有些事,你看似坚不可摧,像焊死了一样,但其实底下早就锈了。韩美同盟,这块七十年的老铁板,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。首尔,过去那个总跟在华盛顿屁股后面,大哥说啥就是啥的“小老弟”,突然间,好像不想再这么演下去了。
新上来的这位总统,李在明,一出手就不是小打小闹。他没搞什么循序渐进,直接就把两颗炸雷扔在了桌面上。
一个,是跟美国人说,我任期内,得把军队战时的指挥权拿回来。这话说得轻巧,但分量千钧。另一个,是美国人笑嘻嘻递过来一张单子,上面写着3500亿美元的投资“机会”,他看都没多看,就给推了回去。这下好了,全世界的聚光灯都打过来了,所有人都在琢磨,韩国这是怎么了?这个一向听话的盟友,到底是受了什么刺激,还是看到了什么我们没看到的东西,才敢这么干?
说起这个指挥权,外人听着可能都觉得不可思议。一个主权国家,几十万大军,真到了打仗的时候,发号施令的最高指挥官,竟然不是自己的总统,而是一个美国将军。这事儿听着就像个冷笑话,但它就是韩国活了七十多年的现实。根子,埋在那场1950年的战争里,当时火烧眉毛,为了活命,韩国把家底连同指挥权一股脑全交给了美国。
这一交,就再也要不回来了。
半个多世纪啊。直到1994年,韩国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勉强拿回了和平时期的指挥权。但那有什么用呢?和平时期谁指挥都一样。最要命的战时指挥权,还是被美军总司令攥得死死的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一旦半岛上空响起警报,韩国那数十万的儿子、丈夫、父亲,就得无条件听从一个外国人的命令,去冲锋,去牺牲。
这在韩国人自己看来,早就不只是个军事问题了。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耻辱,是国家主权缺了一大块的刺眼伤疤。前几年的民调,三分之二的人都喊着要收回来,因为这关乎国格,不然你永远都是别人棋盘上的一颗子,随时可以被牺牲掉。
其实吧,李在明的前任文在寅,也为这事儿愁白了头,本来计划着2022年就搞定。但美国人开出的条件,简直就是一部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》。什么主导联合防卫啦,应对朝鲜核威胁啦,听着都挺像那么回事,最后还给你加一条——“半岛安全环境必须适宜”。
什么是“适宜”?天知道。这就是美国人给自己留的万能后门,想拖多久就拖多久。今天说你能力不够,明天又借口疫情,把联合军演给缩减了,让你的能力评估一拖再拖。说白了,他就是不想松开这个能随时捏住你喉咙的“战略杠杆”。只要这根绳子还在美国手里,关键时刻,比如台海那边真有点什么事,韩国就别无选择,只能被动地“自动参战”。李在明在“国军日”上那番话,就是要亲手剪断这根绳子。
军事上的捆绑是看不见的枷锁,那经济上的这张单子,就是明晃晃的阳谋了。3500亿美元,这是个什么概念?这差不多是韩国一整年国家预算的七成。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部长看到这个数字,估计当场就得犯心脏病。
这笔钱要是真砸下去了,美国那边肯定是赚得盆满钵满,但韩国经济呢?很可能直接就断崖式下跌了。这很难不让人想起1997年那场噩梦般的金融危机,整个国家几乎破产,一代人的痛苦记忆,至今还像幽灵一样飘荡在许多韩国人的心头。
所以,你看韩国国家安保室室长魏圣洛的回应,话说得异常实在,甚至有点不留情面:“韩国没能力一次性投3500亿,这不是什么谈判技巧,就是客观上、现实上都办不到。”这话的潜台词就是:你这是要我们的命,我们给不了,也不想给。李在明自己就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,他比谁都清楚,那种经济崩溃对一个社会的撕裂有多可怕。而且,今天的韩国,早就不是那个只能抱一条大腿过活的小角色了。美国市场很重要,没错,但旁边那个巨大无比的中国市场,同样是命根子。
在两个巨人的缝隙里求生存,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押在其中一边,那不是勇敢,是愚蠢。韩国国内甚至有人说,与其答应这种掏空家底的要求,还不如硬扛美国加的关税,至少外汇储备还在,天塌不下来。
所以李在明的外交思路,其实已经越来越清晰了。他要走的,是一条极其务实的“平衡木”。他自己也说过,韩国会在全球新秩序和美国主导的供应链里跟美国站在一起,但,与此同时,必须“小心翼翼地”管理好和中国的关系,用尽全力避免对立。
这就是韩国的生存之道。现实就是这么残酷,中美同时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,彻底倒向任何一边,带来的冲击都是毁灭性的。美国是传统盟友,但这个盟友总想让你牺牲自己去成全它的战略;中国是搬不走的邻居和最重要的市场,邻居家的稳定繁荣,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吃饱饭。
李在明政府显然想明白了,只有在夹缝中走出自己的节奏,才能既保住安全,又保住饭碗。所以,一边高喊着要收回指挥权,一边也在拼命搞国防改革,搞什么“韩国型三轴体系”,建新的战略司令部,说白了,就是想给自己多攒点儿不求人的底气。安全靠自己,经济要独立,外交走平衡,这就是他想搭起来的那个“三角支撑架”。
可问题是,在韩国,想走这条路的人,下场似乎都不太好。这条追求自主的路上,布满了荆棘和悲剧。每一位敢于挑战这套既定游戏规则,想把指挥权拿回来的总统,几乎都逃不过那个所谓的“青瓦台魔咒”。
第一个正式跟美国提这事儿的卢武铉,卸任后被腐败丑闻缠身,最后在巨大的压力下,跳崖自杀了。他的朋友,继任者文在寅,同样把移交指挥权当作头等大事,结果呢?卸任后,保守派的司法清算立马就找上了门。
现在,接力棒传到了李在明手里。他要面对的,不只是来自华盛顿的压力,更有国内那股强大到可怕的保守派势力的反扑。在那些人眼里,韩美同盟是天,是地,是韩国安全的唯一保障,任何想削弱同盟的行为,都是叛国。他们手里攥着媒体、财阀和军方的巨大影响力,随时能掀起一场政治海啸。
所以,李在明现在做的这一切,毫无疑问是一场豪赌。赌的是韩国这个国家,到底有没有能力,有没有运气,在中美对抗的惊涛骇浪中,开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航道。只是,这条路的前方,迷雾重重。他能不能打破前任们的宿命,完成这个历史性的转向?或许,只有风知道答案了。
明富配资,股天下配资,股票10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